副城建设是战略发展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资源供给和军事扩张效率。副城规划需优先考虑资源平衡,初期应重点建设钢铁和橡胶生产设施,这两种资源是军备生产的基础材料。同时需注意人口与资源的动态平衡,空闲人口过多会导致负增长,需通过升级资源建筑及时消耗。高产农场、铁矿和油井是必须优先升级的建筑,确保军费和原材料供应稳定。商业区的建设也不容忽视,它承担着资源贸易和运输的关键功能,能有效缓解资源短缺问题。
军事防御设施需与资源生产同步推进,炮塔应围绕主城布置,形成基础防御网络。陆军基地和空军基地的选址要考虑与资源区的距离,减少行军耗时。补给品厂必须合理分布,确保食物、弹药和燃料的持续供应。副城的工业区可能带来污染问题,需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,必要时建设污染处理设施。科技研发中心应靠近主城,便于快速响应技术升级需求。
中后期发展需注重资源调配和战略储备。高产橡胶厂和油井的等级提升能显著增强高级军备的生产能力。可逐步增加稀矿产量,为科技升级提供支持。商业区的运输功能要充分利用,实现主城与副城之间的资源互补。军团城市的改造需谨慎评估,高级军备虽强但消耗巨大,需确保后勤补给线畅通。资源仓库的容量要定期检查,避免因爆仓导致生产停滞。
定期分析居民需求调查数据,调整税率和开工率以维持民心稳定。教育文化设施的投资能提升长期竞争力,但要注意与军事投入的平衡。当城市规模扩大时,应考虑建立分城分担压力,采用偷袭策略快速占领优质资源点。战场形势变化时,要灵活调整建设重点,优先保障关键部队的补给需求。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,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