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打4级基地需要综合运用舰队配置、战术策略和资源管理。4级基地通常具备中等强度的防御设施,包括炮塔、防空系统和护卫舰队,因此需要针对性部署。建议优先组建以驱逐舰为核心的混合编队,搭配少量护卫舰承担前排抗伤,同时配备具备对舰火力的中型舰船。技术值分配应侧重提升舰船生存能力与火力输出效率,避免分散投入导致整体战力不足。
攻打前必须通过扫描功能全面分析敌方防御结构,明确火力分布与薄弱环节。扫描结果将显示敌方防御设施类型、位置及援军动向,据此制定分阶段打击策略。初期应优先摧毁外围防空设施,为后续主力舰队创造安全输出环境。若发现敌方存在战巡或航母等高价值目标,需预留机动舰队进行拦截。封锁任务可选择性执行,但需注意其高消耗特性可能影响后续作战节奏。
资源筹备阶段需确保工程船与运输船的高效协作。中型工程舰搭配721运输舰能显著提升资源采集与运输效率,减少往返时间损耗。采矿平台建设可节省计划圈占用,但需注意其仅对同盟成员生效的局限性。基地迁移至资源富集区域时,前哨站需达到5级以实现资源对接,同时预留至少30个动员令用于应急维修与快速响应。
实战中采用分批次进攻策略更为稳妥。首轮派遣高速侦察舰标记目标位置,主力舰队通过曲速航行快速抵达。交战时利用增援功能突破指挥值限制,但需注意增援后舰队将转为普通航行模式。战后维修必须返回基地船坞完成,预制模块无法在战场直接修复舰船。若作战失利,应立即启用工程局快速回城功能,避免敌方沿撤退路线追踪至基地。持续观察战斗报告可优化后续战术,重点调整舰船对特定防御设施的命中率与伤害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