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位角色并非绝对必要,但合理选择能显著提升队伍容错率。核心输出和主力坦克固然重要,但补位角色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治疗、控制或属性加成,让阵容更加灵活。比如某些辅助型武将能为队友提供护盾或清除负面状态,这类功能性补位能让你的主力更持久地站场输出。如果资源有限,优先培养核心武将仍是主流思路,但留1-2个位置给功能性补位角色是值得考虑的。
补位角色的选择需要结合现有阵容的短板。如果主力输出足够但生存能力较弱,优先考虑治疗型或护盾型补位;若控制不足导致敌方频繁释放技能,则补充带眩晕、沉默等效果的武将更实用。部分补位角色还具备属性联动效果,比如触发阵营加成或元素反应,这类隐藏收益能让整体战力再上一个台阶。记住补位角色不需要过高练度,只需针对性解锁关键技能即可发挥作用。
资源分配方面,补位角色无需消耗过多培养材料。他们的装备可以沿用主力替换下来的次级品,技能等级保持在够用的程度就行。有些紫色品质的补位武将反而比金色更实用,因为消耗资源少且容易升星。重点观察补位角色的天赋树,优先点亮团队增益类被动,这样即使不主动操作也能持续为队伍做贡献。
由于他们通常身板较脆,最好安排在后排或侧翼,避免被范围技能波及。部分补位武将拥有开场释放的群体buff技能,这类角色可以适当提速,确保先手为全队加持。遇到高强度副本时,临时将某个输出位换成针对性补位角色,往往能破解卡关困局。
最终是否采用补位角色取决于你的打法风格。偏爱暴力速推的玩家可能觉得补位拖慢节奏,而追求稳定通关的玩家则会重视其战略价值。游戏后期武将池加深,可以专门培养3-4个不同功能的补位角色应对各类战场。灵活调整阵容配置才是体验游戏策略深度的正确方式。